王焕堤画笔下的哈尔滨 文/于显达 黑龙江省美术馆特聘研究员 黑龙江省美术馆整体收藏了王焕堤以哈尔滨城市景观为题材的水彩画作品,并在2020年8月15日至9月5日在黑龙江省美术馆举办了《时间深处——王焕堤水彩艺术展》。对一位水彩画家的作品做整体收藏在省美术馆尚属首次,而对这次展览省美术馆也给予了精心的安排,在20天的展出时间里举办了六场龙江美术讲堂公益活动,包括王焕堤水彩艺术讲座,王焕堤现场导赏、示范作画,还安排了王焕堤与少年儿童的互动及省直宣传文化系统年青干部学习交流的活动。 疫情期间每次入馆参观人数虽然有所限制,每天观众还不少于200人次,比正常情况下的人数还要多。观众有专业画家,也有学画青年,有国家干部,也有普通市民,有年老的长者,也有少年儿童。展览唤起了哈尔滨观众时间深处的记忆,牵动了他们的心,纷纷在留言簿上留下热情洋溢的话语。摘记两则以见其情真意切:“三生有幸亲眼所见这没法复制的系列珍品,感谢有您这样的哈尔滨人用水彩、用心血绘制的家乡长卷,让历史人文精神不朽。焕堤老师您是挽救哈尔滨历史建筑文化遗产的人!感谢有您为师为友!”“他的画人间烟火至极,城市风情至浓,每一幅画面都于无声处诉说着故事,或优美、或忧伤、或平淡、或热烈。这样的画让人走进去,就不愿意出来,因为那里有你我的呼吸和记忆。” 有位署名徐亚娟的观众在展览闭幕前一天观看了展览,难以抑制的内心感动使她写下了《在时间深处,在画里画外》的散文体的文章。以优美的笔调,真挚的情感,怀旧的意绪,写下了火车站前红军街,昔日的霍尔瓦特大街的历史记忆。这篇文章发表在2020年9月5日的黑龙江日报副刊上。通常伴随着展览发表的文章多由主办单位或作者本人策划安排,由观众自行投稿这还是不多见的特例,足见此次展览反响之强烈。下面我就说说这王焕堤画笔下的哈尔滨。 一、写生动机 王焕堤出生在哈尔滨,在这里上学、工作,他深爱着生于斯长于斯的具有“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美称的美丽城市。我借用弗洛伊德的概念把他对这座美丽城市的爱恋称为“恋城情结”。在这种情感的作用下,他把自己的写生对象锁定在哈尔滨市的城市景观上,几十年如一日描绘哈尔滨的街道、建筑、庭院、码头。不论春夏秋冬,酷暑严寒都留下了他写生的身影和辛劳的足迹。他的写生是如此和这座城市密不可分地捆绑在一起,成为他艺术生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一)怀旧心理 这种“恋城情结”直接影响了他的写生动机中的“怀旧心理”,这就使他的写生之旅呈现了一个从他的出生地《大安街87号》到他就读的学校哈尔滨艺术学院《中央大街1号》再到学生时代常去买画材的《永安商店》。从姐姐家平台上看到的《晨光中的地段街》到上班坐车必须经过的《张包胡同》。从与画友家为邻的《修车人》到《同发街看孩子的人家》。从位于《纯化街》的岳父家,再到《鸡蛋市》那曾经住过的地方......那些熟悉的街道《地段街》《红霞街》《中央大街》《尚志大街电信局》《繁忙的道外北头道街》《道外南头道街》《北三道街市场》《北小六道街》《南勋街水楼子》《升平街和北三道街交口》都一一进入了他的画面。特别是老道外大杂院,他在老道外居住了十年,到处都是他熟悉的场景,到处都是时间深处的记忆。《街边拐角》埋在雪中的自行车,卖食品的《食杂店》,街边的《消火栓》《拒绝》入内紧锁着的门......这些记录着他往日过往的画面,让我们看到了他选择题材的怀旧心理。 (二)保护意识 王焕堤对哈尔滨市城市景观题材的选择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内在动机,就是对哈尔滨城市建筑、街道、院落等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意识”。他在“文革”时期曾目睹了《尼古拉教堂》的被拆除。他也见到了“同记商场”“竹林商场”拆除后的靖宇街。他自知不能象梁思成那样使计划中的道路改道以保护“团城”,但他认为有责任为这些被拆除的和将要拆除的历史文化遗存以绘画的形象留存于后世。他把这种保护意识变为了保护行动,他说:“我每天都在画,每天都在和拆迁的速度赛跑,我要用画笔留下更多的市井生活的写照和时代变迁的记载。”于是画下了尚存的《索菲亚教堂》《革新街的教堂》《大直街的基督教教堂》《哈尔滨基督教道外礼拜堂》《通江街上的土耳其清真寺》《呼兰天主教堂》,还画下了与中东铁路相关的百年历史建筑《松花江滨州铁路桥》《联发街上的铁路遗存》《昔日的大和旅馆》《花园街上的黄房子(中东铁路员工住宅)》。在霁虹桥拆除前画下了《霁虹桥晨曦》和《百年霁虹桥》为百年历史建筑留下了珍贵的艺术形象。 在这种“保护意识”的作用下他还画了好多历史建筑。如《雨丝中的车辆厂文化宫》,巴洛克风格的《靖宇街上的正阳楼》,《红霞街上的民国官员宅第》《兆麟小学(原日伪时期桃山小学)》《中央大街万国洋行旧址》《红军街上的契斯恰科夫茶庄旧址》《江上俱乐部(原游艇俱乐部)》《少年宫(荷花艺术学校旧址)》,还有道外已经拆除了的《染坊胡同》等作品,都是对哈尔滨历史文化遗存保护意识下保护行为的佐证。 二、审美视角 怎样看王焕堤以哈尔滨城市景观为题材的水彩作品,我认为他的作品不同于建筑效果图,也不同于建筑照片,而是经过艺术家审美视角转化的艺术作品。 (一)再现了生活美 以老道外的街道、大院为描绘对象的作品在王焕堤的水彩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些作品虽然是写生,却是对往日生活的追寻。因此,再现了昔日老道外大杂院平民生活的美。 (1)挖掘生活留痕 老道外是王焕堤在那里生活了十年的地方。他熟悉那里的每条街道、每一家店铺、每一个大院。他一头钻进那拥挤、杂乱、充满生活气息的院落,用审美的眼光捕捉着散布着生活气息的细节和往日的生活留痕。在这里他进行着现实与历史的双重体验,为我们留下了时间深处的记忆。你看《修车人》中那歪斜的棚屋和老树,修车人就住在这棚屋里。作品《正月》描绘了大杂院里住人的棚屋的拥挤状态。《留痕》中脱落的墙皮。坍塌的砖墙留下了岁月的沧桑。《清洁》以极为精细的写实手法描绘了大院外廊开着的屋门、水桶、楼板斑驳的生活印记。《明亮》中那些放在一起被雪覆盖着的三轮板车,那来自生活的自然搭配,决不是人为摆布所能达到的美。《又逢君》中那摆在窗台上的丁香花,表明即使在这样拥挤环境中,居住的人们依然有着爱美的心。 王焕堤曾经对他在老道外的十年生活有过这样的叙述:“那里有我步履匆匆的脚步,那里留下我和家人生活的快乐,还有无尽的苦涩和艰辛。这些房子虽然窄小,但在那里却孕育着青年时期的许多梦想......那时虽然生活清苦,却对每一个明天充满着希望。”王焕堤正是在这种现实与往昔的双重体验中描绘了老道外的生活美。 (2)隐含形式眼光 王焕堤曾在印刷厂和装潢公司工作过,在那里他天天和点、线、面的平面形式打交道,使他养成了用形式眼光观察和思维。所以也就在挖掘老道外生活留痕的同时发现了老道外大杂院景物的形式美,使形式美渗透在老道外这些写实的作品中。 首先这种形式美作用于作品的构图结构。最明显的例子是《悠然所见》。他推开窗子悠然间看到了什么呢?我看他除了看见积雪的房盖、侧面房屋的山墙、远处的蓝天、最主要的是发现了支撑画面的竖线和横线所形成的的构图结构的框架。他就是用这种“形式眼光”进一步发现了这大杂院拥挤、狭窄的空间里的“满”构图的形式美。《归人》《腊月》《晨》三幅画都是取满构图的作品,一个“满”字就抓住了老道外大杂院形式美的特点。那些向透视灭点消失的斜线,那些楼梯一凳凳的横线,那些房屋侧面墙一道道的竖线和那些房屋的立面,以及院子里的地面,构成了点线面的形式节奏,隐含在这再现的景物之中,使画面结构更严谨、更有序、更简洁、更具形式感。而我们在《楼梯记》中更加直接地看到了他用形式眼光结构画面的出发点就是楼梯扶手从两侧向中线运动所形成的拱形的张力之美。这正是用现代艺术的视觉方式向写实艺术的渗透。 这种“满构图”的作品极易出现空间堵塞的毛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总是在画面上方给一片天空,使画面有了透气的呼吸节奏。而在《晚归》《炊》《串儿》《穿堂风》这些作品的画面上门洞的出现,不仅打破了前景的拥堵,也展开了透视深度,给人以庭院深深的想象空间。 谈到这些作品的形式美,不能不涉及具体的语言形式。王焕堤的作品中采用写实与写意两种语言形式,后一种更为准确地说是渗透在写实语言中的有写意倾向的语言。具体采取何种语言视描绘对象而定。比如他在《留痕》《清洁》《老张的车》《消火栓》这些作品中,根据对象的需要采取了近于精细描绘的写实语言。而在《暴风雪》《复活》《升平街》《月升》等作品中又在写实语言形态中渗透了“关系紧、笔墨松”的写意笔法。这些作品在造型外轮廓准确、透视关系正确、建筑造型特征鲜明的前提下,在建筑的大的立面结合明暗光影关系和色彩冷暖、补色关系,放开笔头,以大刀阔斧的笔法,取得了笔色交融、水色淋漓的效果,使作品具备了水彩媒介的“水彩味”,体现了水彩艺术自身的形式美。 (二)展现风光美 王焕堤在“怀旧心理”和“保护意识”的驱使下,不仅画了老道外大杂院里的平民民居,也画了老道外的街景,还画了道里区、南岗区的大街、建筑,以及松花江边上的码头等建筑。 老道外的街景有《升平街》《纯化街》《北四道街银行》《靖宇街口儿》《靖宇街上的正阳楼》《北三道街市场》《道外头道街》《道外头道街旧景》《道外北头道街》《繁忙的道外北四道街》。道里区的大街、建筑有《中央大街》《晨光中的地段街》《中央大街万国洋行旧址》《尚志大街上的电信局》《地段街上的新华书店》《春到索菲亚》。南岗区的街景、建筑有《红军街上的契斯恰科夫茶庄旧址》《昔日的大和旅馆》《冰城瑞雪(中东铁路高官住宅)》《雨中的文昌桥》《大直街上的基督教教堂》《革新街教堂》《晨曦中的霁虹桥》。 松花江边上的建筑有《江畔客运码头》《松花江滨州铁路桥》《红妆素裹(江上俱乐部)》《朝阳中的纪念塔》。这些已入画的街道、建筑几乎遍布哈尔滨市老城区,展现了哈尔滨市的城市风光美。 我还要说一下这些作品的点景人物,我还是头一次见到风景画中的点景人物这样生动有趣,它使王焕堤的这些作品具有了浓浓的生活气息,尽显哈尔滨市的勃勃生机。 王焕堤的这些作品表现出相当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准确的造型、严谨的透视、熟练的水彩技巧,保证了这些再现写实形态的水彩作品的成功。由于这些写生作品的任务是要为哈尔滨市的城市景观及历史文化建筑留下艺术形象,所以造型准确就成为对这些作品的基本要求,因此没有扎实的基本功便完不成这一项任务。而王焕堤在写生中恰恰表现出这方面的优势,他游刃有余地完成了这一任务,当然这一任务也束缚了他的手脚。我在朋友圈中看到他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和欧洲的写生作品是另一番潇洒自由的面貌。而我们在前述的老道外作品隐含的形式美中,已见到了他以现代的形式眼光和形式思维摆布画面形式的能力。这正是对艺术家要求的另一套专业基本功。写实的基本功再加上这掌握现代艺术形式的基本功,王焕堤可以适应任何题材的作品。 三、文化价值 在论述王焕堤水彩艺术的文化价值之前,先来看一下美术与文化的关系。文化学把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美术属于精神文化,而绘画又涵盖在美术这个概念之中,当然王焕堤的水彩画艺术就属于精神文化啦,它的性质就内在于精神文化性质之中了。我把王焕堤的水彩艺术的描绘对象称为城市景观,是因为他描绘的是建筑的外观,建筑的实用的内部空间不在王焕堤水彩艺术的反映之内。他的艺术只是给建筑留下了外观的形象。如果把水彩艺术和建筑艺术相比较,建筑具有物质性和精神性双重性质,而绘画艺术只具有精神文化的性质。虽然它也必须以物质材料而存在,但材料或称物质媒介,不具有实用的用途,材料通过技艺已转化为表达精神的媒介具有了精神传达的功能。再加之王焕堤的水彩艺术已经经过了艺术家主体和水彩艺术形式的转化,已内涵了艺术家的思想情感评价,它已不同于它的描绘对象,具有了更加纯粹地精神文化性质。在对王焕堤的水彩艺术这样认识的前提下,他的艺术具有以下文化价值: (一)精神文化价值 王焕堤的水彩作品经过艺术家的艺术劳动已经转化为精神文化的产品,成为了观众的审美的对象,以它的形象、形式感染观众,达到感染人鼓舞人的作用,我们在文章一开头叙述了《时间深处——王焕堤水彩艺术展》引起的巨大反响,已说明了王焕堤水彩艺术影响人们精神的作用,显示了它的精神文化价值。 (二)历史文化价值 王焕堤以老道外大杂院民居为题材的水彩作品捕捉了老道外民居时间深处的留痕,再现了一定历史阶段里居民的生存状态,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形象资料。而这些建筑在城市变迁中已拆除殆尽。因此这些作品就具有了历史文化的价值。 (三)城市文化价值 每个城市都有它的文化精神气质,或称文化气息。哈尔滨市有它区别于其它城市的独特的城市文化气息,由它的街道、建筑、饮食、服饰、语言、音乐等方面散发出来。而其中最重要的是由城市建筑的风格传达出来的文化气息。这个文化气息就是——欧陆风情,这是由哈尔滨百年历史的变迁与发展保留下来的文化气息。王焕堤的水彩艺术是把由这百年城市街道、建筑等历史文化遗存所传递的城市文化气息一一“欧陆风情”转化到他的水彩作品中,从而使他的作品具有哈尔滨城市文化价值。 2020年11月9日 |